第(3/3)页 自古帝王无情,为了皇位父子相忌,夫妻相疑、兄弟相猜,君臣就不更用说了,连最亲密的人都信不过,还指望着君臣相和的戏码吗?至于百姓,那就更隔着十万八千里了。 对于上位者,人命就是数字而已,而不是有血有肉、有说有笑、活灵活现的人。 李云睿在长篇大论了工科的重要性之后,说道,“殿下,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,文能治国,武能卫国,但要想强国,必然是工科。朝中的大臣,言必称孔孟之道,开口就是子曰诗云,这些对于国家富强来说,毛用都没有!” “国家的强大,经济上要繁荣、政治上要清明、军事上要强大、文化上要百家齐放、要保障民生、要兴办教育、要大力发展医疗产业,让百姓食有鸡鸭鱼肉,衣有棉麻丝革,行有车马,住有广厦,幼有所教,老有所养,病有所治。” “只有这样,百姓才会对国家有强烈的归属感、认同感、尊严感和荣誉感。” “历朝历代,政权更迭之时,为什么百姓如墙头草一般,谁势大就跟谁,归根到底就是对国家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,因为国家没有给他们任何好处!” “除了苛捐杂税,就是无休止的徭役,还有贪官污吏的欺压、地主老财的剥削,如果一个朝廷能够让百姓富起来,让他们居有恒产,幼有所教,老有所养,病有所治,他们有起来造反的理由吗?” “再说了,就算他们起来造反,国家如果有了先进的枪炮,可以碾压一切武器装备,谁还敢起来造反?” 画饼,李云睿还是有一手的,至于能不能实现,那就另当别论了…… 听完李云睿描绘的画卷,朱高炽陷入了沉思。 历朝历代,治乱循环,无非是百姓活不下去了而已,才高举义旗。 对于谁当皇帝,的确如李云睿所说,百姓们并不关心。 无论是朱元璋也好,朱允炆也罢,哪怕是陈友谅、张士诚也行,无论谁上台,对于百姓来说,无非就是换个收苛捐杂税的人而已。 状况改了吗?或许有所改善,但本质是一样的。 国家收税用来养兵,抵御外侵,对于大多数并无切肤之痛的普通百姓来说,他们只会觉得养兵无用;国家征发徭役,兴修水利,除了沿河两岸的受益百姓,对那些参与徭役的人来说,就是苦难和悲惨的开始…… 拥有“高尚道德情操”的人,都是在庙堂之上高谈阔论,又或者是在殿陛之间挥斥方遒,真要让他们缴税纳粮、服徭役,他们准保第一个跳出来,指着朝廷鼻子骂娘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