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七章 口罩厂的消息-《重生从不做备胎开始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秦昆这五万块钱的重谢,等于是通过一圈又一圈的人脉关系将买家和卖家圈到了那个圈子里。
    经过一番筛选淘汰,最后圈定了一个目标。
    一家离鹏城不是很远的口罩厂,离市区也就是几十里路。
    那口罩厂规模不大,员工也就是一二十个的样子,不过基本上达到了柳青的要求,该有的资质都有了,做的是一次性防病毒口罩。
    甚至连出口欧美的资质都拿到了,一年也能销售十来万个口罩到那边去,跟没有没太大的区别。
    工厂虽小,但人家老板格局挺大的,该有的东西都有了。
    那家口罩厂是在两年前创办的,那个时候流感爆发,城市里也多了一些戴口罩的人,让老板看到了商机,于是屁颠屁颠的弄了一个防病毒口罩厂。
    这个老板是一个大学生,家里刚拆迁,实现了阶层跃升,不满足于混吃等死的拆二代生活,踌躇满志要在商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    所以他办的口罩厂标准定得挺高的,当时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国际口罩大王。
    ——人年轻的时候都是那样的,就想着做第一,获得第二都觉得委屈了自己。
    结果,各类手续办下来,口罩还没来得及上市销售,流感就没了。
    后面虽然也有过小规模的流感,但是对口罩的销量提升没有多大的帮助,销售始终上不去。
    卖不出去就只能降价卖,一个口罩只收取很微薄的利润。
    可是,市场的需求不大,再怎么降价卖,都很难卖出去。
    他一个新人入场,一时间也扩展不了稳定的销售渠道,东西造出来了,却很难卖出去,不要说赚不到钱,每个月都还有一些亏损。
    亏损了一年多,他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——华夏人不喜欢戴口罩,在这里投资口罩厂,死路一条。
    然后就寻求卖家。
    一开始他的想法是,自己辛苦了一两年的时间弄出来的这一家工厂,办各种手续,跑腿都不知道跑了多少趟,怎么也得在自己投资的总额上面再加个一两百万,这才不亏。
    可是,没人要。
    后面继续在亏着,又想算了,认清现实吧,能把本保住就可以了,只要人家出得起自己投资的那些钱,就给卖了。
    在后面,重新的认识了一下现实,觉得亏一点就亏一点,就当交了学费。
    但还是找不到买家。
    员工辞退得都只剩下一二十个了,机器也有几台没开了,减少支出成本之后,现在亏倒也不怎么亏,但赚也没得赚的,勉强维持一个收支平衡。
    投资工厂的那笔钱,哪怕是存余额宝,利润都要比这个强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