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章大明国立北京大学-《我在大明割韭菜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“草民参见天子,万岁万万岁!”
    “两位先生快快免礼。”崇祯过去将这两位搀扶起来。
    这两位可都是明末有名的人物。
    一个叫徐霞客,没错,就是那个喜欢游山玩水的徐霞客。
    这一年的徐霞客43岁,已经游走了大明不少地方,对许多名山古迹都有详细的记载,对当地的风土人情,民生情况也有记载。
    另外一个叫吴有性,没错,就是历史上明末清初有名的传染学家。
    这两个人都不是官员,但是都被崇祯找来了。
    做什么呢?
    在大明国立北京大学做任课教授。
    为什么会这样决定?
    因为不仅仅有农学院,还有工学院、医学院和地理学院。
    这几科全部都是实用价值非常高的学科。
    例如农学院,就是要主力大明朝的新农业的。
    医学院是要为后面的打仗最准备。
    地理学院更不必说,进入商业时代,对矿产的需求更大,对修路的需求更大,要对地理了如指掌才行。
    而这些东西,已经不能再拖了。
    都得提前布局,让他们先生根发芽。
    皇帝很礼貌,很客气:“两位一路舟车劳顿,辛苦了。”
    “不敢,天子传召,草民日夜兼程。”
    “来来来,给两位介绍朕的股肱大臣认识,这位是徐大人,朕的工部尚书,我大明朝的栋梁!”
    徐光启的大名,两人自然是都知道的,连忙道:“见过徐大人。”
    徐光启也行礼,虽然是草民,可这俩人都是皇帝请来的啊,他这个工部尚书可不敢托大。
    “这位是宋应星宋大人,今年上半年,顺天府的红薯,就是他种出来的,夏暑收获了足足1万石(120万斤)!”
    “见过宋大人。”
    “两位有礼了。”
    如果其他大臣在场,会发现,现在皇帝完全换了一张嘴脸,变得和善可亲,举手投足都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。
    张晨是一个非常重视真正的人才的人。
    人才是用来尊敬和礼待的。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