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因为无论是曹询还是曹芳,都只是孩童,还要靠后天的培养。而辅政之人,却是掌握权柄,直接影响朝政之人。 选出的辅政之人,既要能服众,有威望,又要可以相互制衡,不能出现一人专权。 目前代为主持朝政的曹休、曹宇、曹爽都是曹氏宗亲,秦朗是太祖的养子,也算是宗亲。 如果选他们为辅政大臣,恐怕将来皇权会被宗亲所控制。还需要选择两名士族来相互制衡。 这时,曹叡想到了两个人,刘放和孙资。 此二人自高祖在世时便掌控机要。曹叡登基后,他们不仅协助他处理日常政务,连出师用兵之事也由他二人亲管,能力很是出众。曹叡对他俩很是信赖,就连朝廷决议的大事,也会找他们商讨决定。 孙资、刘放二人出身寒门,与宗亲没有任何关联,正好可以与他们商讨一番。 曹叡先找了燕王曹宇,他与曹宇自小就感情甚笃,心知其性情恭顺温和,身份又摆在那,是辅政之臣的最佳人选。 曹宇确实如想象一般谦逊,觉得辅政之职过于重要,不想揽权,便推拒了。 之后,曹叡想了想便找了孙资和刘放,问其关于辅政大臣之事,比较令曹叡意外的是,其二人推荐了曹爽和司马懿。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司马懿了。其在征吴之战中拿出了天火丸,成为魏国攻破濡须口的关键,立下了大功。 然而,却让重病在床的曹叡对其更为忌惮。所以,曹叡令其从吴国撤军后直接回到驻地,无召不得入都。 第(2/3)页